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乡愁 > 正文

【中国乡愁】重庆大渡口:渡口茶馆 龙门阵里有名堂

发布日期:2020-06-24 12:38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流经重庆主城区时,首先依依不舍地绕着这里拐了一个“回头弯”,形成了重庆主城区的最大江湾。而这片山环水抱,上风上水的地方,就是重庆市大渡口区。说起大渡口,很多人往往误以为1965年才建区的她历史很短。其实,这片土地历史久远,重庆主城最早出现人类足迹的地方就在这里!

大渡口(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一把手斧,开辟主城人文历史

大渡口有个地名叫马王场,坐过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没错,就是马王场站那片地方。

这片区域,在重庆的考古史上,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

1978年,这里曾发现恐龙化石;1983年,文物专家又在此相继出土尖状器、刮石器、砍砸器等600余件旧石器时代文物;4年后,还是在这片土地,出土了现今大渡口区博物馆镇馆之宝——旧石器时代石制手斧一枚。

手斧(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有人可能会问了,不就是一枚石头手斧吗,有什么值得宝贝的呢?

要知道,手斧的出现,代表着古人类已经具备了制造、加工工具的智慧,这可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换句话说,重庆主城区是在多久以前开始孕育出早期人类祖先的?这枚手斧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由于手斧发掘出土的时候,我国还缺少先进检测手段,历史考古学家只敢谨慎而保守地将这枚重庆主城区发现得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手斧,认定为出现在2-5万年前。直到2013年,经过送样到澳大利亚,用国际公认最权威、最精确的土壤年代检测分析法,才得出马王场旧石器遗址的实际年代在80-100万年之间。

80-100万年前,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历史学上大名鼎鼎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也不过才3万年。重庆主城人类发展的历史,藉此得以跨越式提前!这为认识重庆地区远古地理环境,人口社会组成和规模以及主城区远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个传说,风水宝地因此得名

根据《巴县志》记载,清朝年间,马王场远近闻名,是成渝通衢的第一站,向东经杨家坪到重庆,向西经白市驿达成都,过往商贾,川流不息。

如此历史悠久的马王场,地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附近居住着一些勤劳的村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终日耕作,把高低不平的丘陵垦成了良田。可是有一年春季,时逢大旱,土地龟裂,村民们眼见春耕无望,生计难求,无奈之下只得对天祈祷。

村民们的虔诚跪拜感动了上苍,天边倏地飞来一道红光,众人抬头惊奇地看见,刚刚还万里无云的蓝天被映得漫天通红。红光之中竟是一匹硕大无比的骏马,只见它雪白发亮,向东而立,鼻中哧哧喷气如雷鸣,器宇轩昂。众人惊诧失色,不知是祸是福,竞相跪求“神马保佑”。那神马仿佛能听懂村民的话,转过头来注视着脚底下的人们。突然,它原地一转,长嘶一声,纵身一跃随红光跨过长江,便不见了踪影。

“哈哈,快看!有水!有水冒出来啦!”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刚刚神马驻足转身之地,竟留下了三五亩不等的深坑,泉水正汩汩地冒出来,溢出坑面流到农田。神马的事情很快传开,为了纪念这匹救民于水火的神马,马王场因此而得名。

一个渡口,传承古道热肠义举

大渡口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故事,要从一个充满慈善温度的渡口说起。

历史上的这个暖心渡口就在今天的马桑溪、葛老溪、大渡村一带。

明清时期,当地有一士绅,感于当地居民出行不便,就在这长江之滨设立了义渡。所谓义渡,就是免费接送过江客商和群众,为百姓出行提供方便。这件慈善义举被记录在了《巴县志》里:“大渡口河渡,清道光时马王乡士绅捐购田业一股,年租二十余石,置船二艘,雇人推渡”。

义渡口(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这义渡之风到了清光绪年间,还得到了官方的发扬光大。当时,九宫庙设立了庙会,在修桥补路后剩余一些钱财,因这些钱财的使用屡次发生纠纷,于是巴县正堂张判将所剩下的钱财,买了一艘船,雇了一名船夫,在1899年3月12日,正式由官府主持,设立义渡。义渡开设之后,因此处江宽水缓,过渡更为安全,加之还免费,方圆数十里农民都来此渡江,日久天长,这里饮食、客栈之类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成为重庆主城最大的长江渡口。大渡口,遂因此而得名。

2015年,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决定,重建义渡古镇。古镇原有街巷架构、李祝山民居、马桑溪供销合作社等历史遗景被原封不动地修整保留,并于2017年1月24日正式开街。游客们穿梭在古镇里,似乎又重现了百多年前,大渡口人潮涌动,船只往来不绝的盛况。

往事随风,虽然今天我们的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乘渡船过江已成为历史回忆,但古镇无言,风貌自存。义渡义举也早已从简单的码头文化嬗变为以“义”为根本,内涵家国情怀、道义诚信、耿直尚善等众多普世价值的“新义渡文化”,且日渐融入了大渡口的精神血液里,给养今人,成为大渡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座灵山:成就心诚志坚追求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是很标准的传说开篇。在大渡口也有着一座山,山上也有个庙,也留下了神奇的传说。

这座山就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东北部,因形状似传说中观音菩萨足下的鳌鱼奋翼归长江,阳光照射,金碧辉煌,故得名金鳌山。

金鳌寺(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鳌为何物?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鳌是与龙、凤、麒麟、鲲鹏等神话生灵齐名的图腾,因其具有巨大的托举神力而备受世人崇拜。

在金鳌山山顶有一座与山同名的神秘寺庙,是为金鳌寺。金鳌寺始建于何时?民间传说,始于汉末三国时期,最初并非佛寺,宋代才改作佛寺。据清代文人刘道开所撰的金鳌寺碑所记,“寺之创建,元以前,不可考矣。”但仅从可考的历史来看,金鳌寺也足以跻身重庆十大古刹之列。

光阴荏苒,几经动乱,金鳌寺目前还剩一尊完整无损的东厨司令灶王府君神像,上殿墙壁上还残存有明末清初时的壁画,寺庙院内两侧的房柱上还留有依稀可见的旧时诗句、对联等。虽不复昔日香火鼎盛,但仍留有不老的神奇传说引人寻幽探胜。

金鳌寺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乾隆年间《巴县志》上都有记载的“十载金鳌九进士”,这里堪称是读书的圣地,进士的摇篮。

因在中国传统的科举文化中,高中状元素有“独占鳌头”之说,或许是为讨此口彩,亦或也因此地清净幽寂,远离红尘喧嚣,特别适合专心读书。明、清时期,“鳌头”之上的金鳌寺便开设了学堂,不少读书人在此潜心攻书备考,这里竟然考出了不少的进士。以至于有传说,只要取寺中古井研磨写字,就能金榜题名,这口古井也被称之为“状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