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乡愁 > 正文

重庆大渡口:走近小众“非遗” 感受时光沉淀

发布日期:2020-06-24 12:38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太多文化瑰宝。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曾历经岁月沧桑,沉淀出独特的人文艺术魅力。重庆市大渡口区除了堰兴剪纸、乱针绣、麦草艺画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区级“非遗”技艺,“重庆大漆”、“于氏滴塑”等两个相对小众的区级“非遗”项目,也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大渡口区级非遗项目“于氏滴塑”(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重庆大漆:用漫长时光打磨出华丽

在茄子溪街道的一幢老式厂房内,“隐藏”着一间大漆制作技艺工作室。今年36岁王黎阳,是重庆大漆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年轻帅气,身上透露出一股从事艺术工作的气质。

大漆制作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大漆工艺品质地坚固、色泽鲜艳,自古便为国人所珍爱。重庆大漆制作技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2013年,重庆大漆被列为大渡口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漆作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它越来越少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据王黎阳介绍,漆器制作技艺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多用“软木王”楠木做胎体,先进行底漆封固,刮底灰完善胎体,再使用浆糊漆将抹布裱在木胎上,刮上粗灰、中灰、细灰,最后调上生漆,层层打磨。制作方式不同,时间也有差异,通常堆漆工艺需要1年左右,程序繁琐,甚为耗时。

重庆大漆锦盒(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因创作过程复杂,会这门技艺的人也很少。2004年,王黎阳在四川美术学院就读漆画装饰设计专业,与大漆有过几次美丽“邂逅”,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闻该校漆艺专业主任何豪亮是重庆大漆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人,在大三时他便正式拜师何豪亮和陶世智夫妇,学习这门传统技艺。

“大漆技艺不同于现代一般家具采用的化学漆技术,是采用纯手工制作和打磨的工艺。一件大漆工艺品,从设计、底胎制作、制漆装饰,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王黎阳说,他耗时最长的一个作品,是他毕业那年给一个客户做的“黑漆识文描金加彩玉堂富贵大床”,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

“大漆技艺制作是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很多人都坚持不了。”王黎阳告诉记者,之前因为感兴趣来他这里学习的有30余人,最长的学习了5年,最短的只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现在就只剩4个人坚持了下来。“我有信心带好这4个人,也希望他们能坚持传承这门技艺。”王黎阳说,坚守总会有收获。

王黎阳十余年的坚守,创作了许多作品,获奖众多。2014年创作的漆画《酒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二等奖;2015创作的《墨地堆漆研磨彩绘描金花鸟长方文盒》获得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8创作的《血液花园》获得福州漆艺双年展优秀奖。与此同时,他的大漆作品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经济回报。最贵的作品,成交价高达六十余万。他们销量最好的产品是大漆彩珠,一颗彩珠就要上百元,一副手串轻轻松松价值上千。这也代表了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王黎阳在制作大漆彩珠(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于氏滴塑:点滴之美却留无限遗憾

与仅有4个学生坚持学习的“重庆大漆”相比,同样美得惊艳的“于氏滴塑”更显得令人惋惜。

“我年岁大了,几十年的心血丢了可惜,真希望把滴塑技术留在人间。”2014年,90岁的于士华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自己独创的“于氏滴塑”寻找传承人。可惜的是,直到2017年于士华先生仙逝,“于氏滴塑”还是没有找到传承人。

“于氏滴塑”工艺是以水泥为材料,滴笔为主要工具,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塑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融山水、自然、人文景观等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于氏滴塑”的题材广泛,有中外建筑、田园风光、巴渝民居、西域古城等,给人带来精致又震撼的视觉感受。

“于氏滴塑”(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生于1925年的于士华,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自己热爱的滴塑艺术领域,心无旁骛,反复锤炼与沉淀。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以其姓氏为名的“于氏滴塑”技艺,于2009年7月被列入重庆市大渡口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年轻人觉得这门工艺太苦了,许多学生都半途而废了。”于士华生前曾说,滴塑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泥塑造成型。天气太热了不行,水泥干得太快;天气太冷了又干得太慢,得慢慢等。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耐心学习,以至于“于氏滴塑”就在于老手中成为了“绝唱”。

“于氏滴塑”(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希望把滴塑技术留在人间。”生前,于老先生经过与家人商议后,把大部分滴塑作品、非遗证书都全部捐赠给国家。如今,这些作品已被三峡博物馆与大渡口博物馆收藏,并不定期面向市民展览,让观众还能隔着展柜,感受到“于氏滴塑”的独特魅力以及于老细巧精微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