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乡愁 > 正文

重庆大渡口:走进猫儿峡摩崖题刻 探寻艺术价值

发布日期:2020-07-03 10:51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猫儿峡摩崖题刻刻于北宋,坐北向南,面向长江,山高峡险,气势雄峻,用行楷阴线双钩自右向左横刻“岷江一束”4字。由于年代久远,风化剥蚀严重,现仅存“岷江”二字。

猫儿峡摩崖题刻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猫儿峡古称大茅峡,与铜锣峡、明月峡并称为重庆长江小三峡,也称“巴渝小三峡”,是大渡口区文献记载较早的著名自然景观之一,系长江切割观音山而造成的峡谷,江流湍急,有石如猫捕鼠状,故名。该峡地处大渡口区跳磴镇和江津、九龙坡三区交界,旧时是巴县连通江津的重要交通关隘。

猫儿峡摩崖题刻(大渡口区文管所供图)

北宋苏轼《江上看山》诗云:“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清王士祯《蜀道驿程记》载:“过猫儿峡,莲峄叠崿,亏蔽云日,一山突起,石棱刻露,其色青碧,曰青石尾,长年云,百般秋水涨,石尾没,则舟不敢行。”

民国《巴县志》载:“……至铜罐驿下游,两山壁立,约束江水流向猫儿峡,古大茅峡也。”“东山面西,自南始,曰大茅峡,俗名猫儿峡,石壁峭立,皱皱入画。”

猫儿峡摩崖题刻(大渡口区文管所供图)

猫儿峡长江北岸峡口岸上有一座王爷庙,庙中供奉镇江王爷,舟楫往来,必进庙祈祷而后行,以求庇佑。据传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苏辙随父苏洵自四川眉山顺江去汴京途中,于此停舟上岸祭拜时手书,被王爷庙的僧人刻于崖壁之上。

“摩崖”一词由宋欧阳修提出,清冯云鹏《金石索》中概言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猫儿峡摩崖题刻位于王爷庙上方崖壁山体上,坐北朝南,用行楷阴线双钩,自右向左横刻“岷江一束”4个大字,字径高60厘米,宽40厘米,体量较大,雕刻工整。由于年代久远,风化剥蚀严重,现仅存“岷江”二字。

猫儿峡摩崖题刻(大渡口区文管所供图)

该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大渡口区宋代摩崖题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20年2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大渡口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