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大渡口因水而灵秀,因山而瑰丽,有许多值得珍视的文物古迹。境内已发现的文物遗存证实,大渡口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马王场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大渡口就有人类活动,大渡口区是重庆主城目前已知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马王场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和九龙坡区九龙镇桃花溪羊溪河旁阶地上。1978年7月,在重庆桃花溪支流羊溪河石塘口旁边发现晚期侏罗纪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和蛇颈龟化石,距今约1.3亿年。1983年3月至4月,在水碾往大渡口方向的采石场建筑工地挖出的地层中发现一批旧石器,有盘状砍砸器、锛形砍砸器、刮削器和少量磨制石斧、石锄共30余件。经测定,应采自附近坡状高地,其地质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晚期。
马王场遗址(大渡口区文管所供图)
1987年8月至9月,为配合重庆市动物园地段整治河床工程,重庆自然博物馆对桃花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共出土石制品69件,确认了埋藏旧石器遗存的原生地层,土质为杂色砂质黏土层,并初步确定了旧石器遗存的年代。
该遗址中打制石器居多,均系砾石为原料加工而成,部分亦为磨制石器,数量相当丰富。其文化特征是石核和石片形制原始,石核多利用自然台面,石片形态不规整。加工方式多以复向修理为主,向背面加工次之。大多数石器均系用陡向或垂直加工,故钝刃者多。石器类型简单,有边刮器、端刮器、尖状器和砍器(包括砍砸器、砍器、手锛、手斧)等。就刃部而言,单刃石器不多,以复刃石器占主导地位。就大小而言,以长6厘米以上的大型石器为主体。
马王场遗址出土的石器(大渡口区文管所供图)
在马王场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一件旧石器时代手斧。其平面轮廓为近梨形,原料为石英砂岩,双面加工,通长19.8厘米,通宽12.74厘米,厚5.8厘米,上下两端相对的薄缘处布有由砸击形成的碎小崩片,这种石器最早发现于法国北部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之后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
这件珍贵的手斧被纳入重庆市馆藏文物“镇馆之宝”,作为重庆地区发现的唯一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手斧,据考古认定其历史有80-100万年,它证明了大渡口是重庆主城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旧石器时代手斧(摄影:钟戈)
马王场遗址是重庆主城区发掘较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桃花溪流域同时具有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文化层的重要遗址,该遗址出土的石器是大渡口区史前文化遗存的重要物证,为人们了解重庆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9年12月,马王场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唐洪琼)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