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乡愁 > 正文

重庆大渡口:用相机镜头记录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发布日期:2020-08-07 11:34

从记录城市风光、展现城市形象的《蝶变之城》,到记录人文往事、展现老城记忆的《义渡往事》,再到记录百姓故事、反映市民生活的《小城故事》……他从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变成一位城市光影记录者,创作出了大渡口城市影像三部曲系列作品,他就是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摄影专干唐明,用相机镜头捕捉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唐明(受访者供图)

沉下心从事喜欢的创作

“最初当了一年多的文字记者,但始终没多大兴趣。而我一直很喜欢书法,觉得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明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当他把对书法的热爱根植到摄影中时,摄影渐渐成为了他的职业,更是不可割舍的事业。

1997年至2012年,唐明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先后在多家市级媒体工作过,媒体经历给了他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影像把控能力。“摄影记者停不下来,拍多了就后劲不足,缺少激情,甚至感到厌倦。”正当唐明思虑如何转型时,大渡口区文化馆正在招聘摄影专干。

2012年10月,唐明正式告别长达15年的媒体生涯,成为了大渡口区文化馆一名摄影专干。从一开始对新单位一无所知,到了解、融入,唐明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让我能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唐明说,多年的摄影经历,也让他对摄影有了更多地思考,对摄影的感悟更为多元。在他看来,艺术与文化密不可分,以文化为支点,摄影才更有力量、走得更远。

纪实摄影需要时间沉淀,只有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沉静下来,才能拍出有温度的照片。在大渡口区文化馆,唐明有了更从容的空间去专注城市纪实摄影。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怎样用自己擅长的摄影为每天生活的城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这片土地——大渡口城市影像三部曲就此诞生。

记录大渡口的过去与未来

清晨,庹家坳菜市场,一位老人正在猪肉铺前购买东西,阳光照射下来,画面便有了人迹、嬉笑和烟火气。在唐明的办公室,至今还放着这幅作品的海报,这也是《义渡往事》中唐明最喜欢的一幅。唐明说,现在大渡口这样的菜市场已经不多了,俨然已经成为时代的符号和印记,是大渡口的芳华岁月。

庹家坳菜市场(受访者供图)

据唐明介绍,这些年来,他拍遍了大渡口所有地方,如同庹家坳菜市场那张照片,他希望这些纪实摄影作品在记录城市生活变迁的同时,还能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从中窥见大渡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年来,大渡口由工业老区变为生态宜居的城市,2000年起就在大渡口居住,见证了其二十年发展的唐明对此感触颇深。唐明说,大渡口这座城市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这也是他在拍摄大渡口城市影像三部曲时最大的体会。

而在完成三部曲之后,唐明开始琢磨拍摄更宏大的题材。“从小在长江支流河边长大,对长江有种特别的情感。”唐明说,长江是中国符号性的东西,更值得记录下来。2017年,唐明又拿着相机,开始长江系列作品的创作。

用摄影与城市真情对话

八月的午后,阳光炙热地烘烤着大地,义渡古镇附近的一个树洞中,等待最佳光线和时机的唐明,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个疙瘩。两个小时后,唐明总算拍摄出了长江系列《只有一条长江》中又一个满意的作品。而这张义渡古镇的照片,更成为大渡口双晒的城市封面。

义渡古镇(受访者供图)

为时代留影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而这对已有几十年摄影经验的唐明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唐明告诉记者,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对大渡口来说是重大历史机遇,他希望以艺术的名义致敬湾区、用镜头展现它的美,从而表达对大渡口的憧憬和期待。

从新闻行业转到文化单位,唐明越发觉得文化需要积淀,创作是中长期的积累,摄影也是如此。如今,唐明已经不再需要一般的照片,他想要的是每张照片都要有作品感、观点性,将带有个人情感和情绪的作品呈现得淋漓尽致。

心中有风景,身边即远方。很多人拿着相机就觉得一定要在路上,一定要去远方,但唐明却说,摄影并不是疲于奔命,实际上很多风景就在身边,拍好了身边的东西,就拍好了我们生活,甚至我们这个时代。

从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游走,尽情发现和等待需要的画面,到如今的主题先行,根据题材拍摄,唐明还将继续以更成熟的视角完成长江系列作品中的其他部分,用影像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理解。